水产动态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水产动态 > 国内动态 >

从“塘头”到餐桌,他们这样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作者: 文章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点击数:100 更新时间:2021-09-07 15:15:04
广阔无垠的连片标准化池塘上方,不时有白鹭从远方飞来,它们掠过水面,轻巧地落在池塘边繁茂的美人蕉上,宛若一幅诗意浓郁的江南水墨……近日,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媒体采风团调研走访全省养殖池塘升级改造和尾水治理工作,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广州市南沙区是调研点之一,拥有华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绿色健康养殖基地之一,全区水产养殖面积近11万亩,约占广州养殖面积的三分之一。2020年,南沙区水产品总量达15.4万吨,渔业总产值达到50.7亿元。

其中,广州市南沙区渔业产业园(下称“产业园”)规划总面积3.9万亩,连片规模养殖面积达2.6万亩,标准化养殖面积达到70%以上,是广东面积最大的连片标准化鱼塘之一。

养殖尾水“零排放” 蓄力打造“美丽渔场”

大规模的水产养殖伴随着大量的养殖废水,如何处理好养殖废水,这是一大难题,面对这一难题,产业园采用体内体外双循环处理模式,企业养殖池塘经过尾水处理形成内部小循环,产业园外围采用三池两坝技术形成大循环,双循环的尾水处理方式为水体质量提供双重保障。

以产业园内的广州市诚一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下称“诚一水产”)为例,该企业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草鱼养殖基地,养殖面积达6800亩。通过多年养殖摸索,建立了“以草鱼为主的淡水鱼生态健康养殖模式”,该模式以草鱼为主养品种,以鲢鱼、鲫鱼等稳定生态的其他鱼类为套养品种,建立稳定的立体生态体系。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标准化鱼塘为立体化养殖提供了优良条件。”诚一水产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多层次混养,将养殖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变废为宝”,不仅提高了池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也提高了池塘生产力和水产品品质。在养殖过程中,通过控制养殖密度和投喂量,保持水质肥度适中,并利用进排水渠道,种植水生植物,安装曝气净化设备,将池塘水体净化后循环利用,真正做到养殖尾水“零排放”。

记者注意到,养殖基地内,处处可见立在池塘边的感应探头,这是诚一水产自主研发的“智慧渔业管理系统”的监测装置——通过感应探头实时采集和监测溶解氧、水温等主要环境参数指标,及时规避气象等因素带来的安全风险。还有散装饲料自动投喂系统,实时调整加料、投喂时间及重量,实现自动投喂、精准投喂。“原本需要200人的人工成本,现在只需要20人,大大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负责人表示。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下好快检“先手棋” 水产品安全“跑”出加速度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水产品不仅要产出来,更要产得绿色、安全。近年来,南沙区牢牢守住质量安全底线,创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式方法,在广州市首创性设置水产品质量安全免费快检点。其中一处快检点,就设在南沙渔业产业园内,24小时为养殖户提供免费快检服务。

快检点大楼一旁,“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宣传栏位置十分显眼,“明白纸让每个人心里时刻有把秤,知道什么可以用,什么不能用。”广州市南沙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王青峰指着“明白纸”告诉记者。

记者从南沙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2018至2021年,快检点共完成了4541项检测任务,其中47份显示阳性,水产品快速检测合格率达98%以上;经定量检测后,合格率达100%。以诚一水产为例,企业的草鱼绿色养殖示范基地每天通过快检供应10万斤草鱼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在产业园,能够保证从鱼苗到上运鱼车前的安全。”王青峰说,养殖户通过快检点免费检测,可以快速知道检测结果,同时还获得具有法律效力的检测报告,为产品溯源提供有力的证明材料,能在各项质量普查中“自证清白”,从而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记者】黄进 实习生 郑楠

【通讯员】粤农轩

【图片】蒋天宝

【作者】 黄进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上一篇:浙江舟山:突出五大重点,开展全面开捕前渔船安全集中整治整治
下一篇:2例涉渔!​国务院安委办公布一批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执法典型案例